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 我們已更新並將定期更新我們的隱私權政策,以遵循該個人資料保護法。請您參照我們最新版的隱私權聲明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。如需了解更多關於本網站如何使用cookies 請按 這裏。
國中
DATE2024-12-03
國中-行人好運道-行人最有「感」
課程設計介紹
<行人最有感>是以「車輛特性對交通安全的影響,及不同用路人的因應做法」為核心,並理解車輛特性與潛在危險、依車輛特性及其潛在危險,探究解決方法為學習目標。
教案流程

活動一:交通危險情境探討 (10分鐘)
教師播放影片,引導學生思考車輛特性所造成的危險情境,從中了解大型車輛因車體高,視野死角範圍較大,且車身越長,過彎時產生的內輪差也越大。

活動二:反應時間小遊戲 (10分鐘)
教師利用「顏色文字卡」,請學生回答文字顯示的顏色,而非文字意義的顏色,讓學生了解當看見訊息做出決策的過程就稱之為「感知反應時間」。

活動三:探討煞停距離 (15分鐘)
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當駕駛察覺危機踩下煞車行動時的決策過程,讓學生了解當駕駛察覺危險時,需經過一段感之反應時間才能進行煞停動作,因此行人步行於道路時,不可以突然衝出,避免意外發生。

活動四:用路人的決擇-煞停距離的判斷 (10分鐘)
教師發下「用路人抉擇-煞停距離的判斷」學習單,引導學生試想作為行人、乘客與自行車騎士該如何判斷煞停距離,以培養學生的危險感知能力。
交流回饋區
教師運用教案教學後,請點選表單給予教學回饋,以利我們未來編製更好的教學資源。